赵新儒

发布者:乔俊阳发布时间:2019-04-16浏览次数:10

赵新儒

1876-1952)

原名正印,学者,旧官吏,泰城人。赵幼年列名僧籍,为普照寺俗徒,法名义琳。1903年解元,不久留学日本,受到民主思想的深刻影响。1908年归国后,供职开封。时山东志士刘冠三遭清政府追捕,逃至开封,赵代为治装,送他转赴陕晋。辛亥年,赵主笔《齐鲁公报》,籍此宣传革命,倡导共和,故遭通辑,报馆被封,在日本友人帮助下脱险。辛亥革命后,历任山东省教育会长、师范学堂监督、山东省都督府内政科长、武定府知府、商河县和宿松县知事等职。袁世凯称帝,他借议论时尚予以抨击,认为诸种时弊,皆社会恶政治使然。1916年被补选为众议院议员。张勋复辟后去职,闲居北京,不久返归故里。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,赵赴南昌响应,后转赴武昌,积极参与南北合作事宜。

 1929年,为殓亡妻返乡,他饱览社会百态,已心灰意冷,拟息影山寺。时值山东省政府驻泰,赵被邀代秘书长职务。翌年,为避匪祸兵燹,赴济南任赈务会常委,主办泰安赈务。其时,晋军炮火毁坏了泰山和泰城的文物古迹。赵为此函闫锡山,严厉谴责晋军行径,要求闫;“慨发巨款,倡导国民,兴修孔子林庙,保存泰山古迹,表示以前内战之错误,光大历史民族之精神。”他还奔走呼吁,倡议组织泰山文物保管委员会,并上书山东省政府,要求拨款修复文物古迹。赵同泰安县长率员多次登山,逐段勘估,制定修缮计划。相继修复了天贶殿、岱庙围墙、包公祠、五贤祠及中天门至南天门盘路,并将天贶殿内壁画护以铁栏。

赵还时常登临泰山实地考察,悉心考诸文献,摅述所见,著有《石经峪考》、《泰山灾石记》(未付梓)、《新刻泰山小史》、《新儒联语录》等书籍和文稿,并刊行《石塘老人文集校勘本》。《新刻泰山小史》把原书、新注、照片、文献汇为一帙,使当时泰山的一些珍贵资料得以保存。《新儒联语录》的部分内容具的自传性质,其中披露了他的生平志趣。联语内容及于上下数千年、王侯与邑人,臧否人物、寓庄于谐、妙语连珠、酣畅恣肆,为赵氏最后留给世人的成帙文字。象包公祠联:“这里是包老祠堂,愿我贤长官后来者与古人齐美;门前继秦桧铁像,劝他害民贼何苦在无佛处称尊”等等,久在民间传诵。

“七七”事变后,赵入川,先以教书为业,后息影峨眉山。